首页 > 名作赏析 >

近现代书画鉴赏与辨伪-齐白石书画鉴赏与辨伪
2022-12-13 10:38:51   作者:齐白石   评论:0

上一张
收藏  分享到:
查看原图

 \

 

    主办单位: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

    主讲人:刘文(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民间艺术品收藏评估委员会委员,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)

   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,绘画艺术一直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,无论是文人怡情养性,还是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和友情交流,书画一直占有很大的比例,收藏名家书法往往是文化爱好者之首选。

    收藏首先应是名家真迹,其次应是其中精品。名家一生中可能有作品成千上万件,但是精品也许就几十件几百件,青年和晚年时期的作品又不太一样,年轻时候可能画得不太好,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。因此需要深入了解画家生平,认识他的精品是创作于什么年代,是中年还是晚年,还要了解他用什么印章用什么墨,这样就知道他作品的特点。最后还应注意,收藏要有一定的新颖度。

    目前艺术品市场乱象丛生、真假难辨,书画赝品层出不穷,伪造的产品充斥市场,花样非常多,手段也很多。不少造假的伎俩与手段在市场上应用得十分广泛,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十种:

    第一,原样克隆,即以真迹为本照搬照抄。因有所本,故与真迹相比如出一辙,若双胞胎兄弟一般;或在真迹基础上稍加改动,但在整体面貌上仍大同小异、并无二致。此类作伪手段目前在市场中最为常见,数量也最多。

    第二,改头换位,即对真迹进行一番“手术”,或改变方向位置,或颠倒、错位、移动,或增添、删减,使加工出来的伪作焕然一新,以达到令买家产生陌生感、不辨真伪的目的。

    第三,移花接木,即对原作变戏法大搬家,将一件作品中的人、走兽或景物移走,而改换、嫁接成其他内容,一件“新作”便出笼了。

    第四,东拼西凑,即将不同作品拼凑在一起,形成一张所谓的“新画”,使人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,但又说不清道不明。此类作伪目前在市场上不在少数,对买家具有较大的欺骗性。

    第五,面壁生造,即完全不以真迹为本,凭空臆造,无中生有。造假者为了给观者一种“新颖”之感,多采用此种作伪手。该类赝品通常不受原作所限,任意发挥,故大多神韵尚有可观,但形的把握每每败笔尽出,易露马脚。

    第六,上款唬人,即造假者煞费苦心地在伪作上款上打主意、做文章,利用人们盲目相信名人收藏的心理,故意仿造画家友人或一些领导人的假上款来唬人,以标明拍品来路可靠,藉此吸引买家的注意,并消除买家畏惧买假的心理。

    第七,藏印蒙骗,即通过翻刻、伪造一些著名书画收藏家的鉴藏印,以标明拍品来路可靠、流传有绪,以博取买家信任。

    第八,题跋欺世,即造假者利用人们盲目相信名家鉴定题跋的心理,刻意伪造名家的假跋,以骗取买家信任,诱使其上当受骗。

    第九,著录伪装,即想方设法将赝品混入图录,加以伪装处理,利用国人相信“白纸黑字”的心理进行欺骗,此手法近几年十分常见。

    第十,家属提供,由于近几年来拍场上赝品众多,买家对拍品真伪普遍心存疑虑,信任危机已成为市场中的严重问题。很多经营机构为打消买家的畏惧心理,纷纷打出“家属提供”牌来应对。应该说此法出发的动机是良好的,但由于市场的复杂性.不免被有些人巧加利用,一些伪作也纷纷以来自“家属”的名义出现。

    以齐白石先生作品的鉴赏和辩伪为例,要判断他作品的水平高低,就要了解他不同阶段作画的艺术风格,通过了解这些背景资料,不断加强对画家的熟悉度,进而可以判断他的作品真伪。例如,齐白石先生在20-57岁时的作品墨多,设色很少,以粗笔传统较多;1919年定居北京至“衰年变法”时,画风大变,由工笔、小写意转向大写意,形成了自己非常独特的风格;晚年85-95岁时,构图、色彩、挥笔、运墨已从有法到无法,随心所欲作画,喜用洋红,晚年设色更加大胆。同时也要了解他的国画有笔精、墨简的特点;书法有中宫收紧,左势坚守,右上开张的特点等。

    收藏其实并不神秘,生活中经常碰到一些美好的事物和难得的机遇,只要你是有心人,把握机会,就会迈出成功的一步。建议大家多去博物馆,或到美术馆,甚至图书馆,去欣赏那些画家的名作,日积月累,了解的东西就多了,积累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,审美鉴定能力也会越来越高,对收藏渠道和市场行情也会越来越明析。收藏阅历丰富起来,风险也会越来越小。

相关图集
分享按钮